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何以实现现代化?

“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网推出“读懂中国”节目,通过中外学者的深入对话,解读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的特殊国情。本期《读懂中国》节目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杜鹏教授与西班牙资深媒体人哈维尔·加西亚进行对话,一起探讨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西方现代化的独特性以及巨大的人口规模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杜鹏指出,尽管中国的生育率在下降,但事实上近两年中国每年的出生人数还是超过了900万。现实情况是中国的人口数量仍然非常庞大。当前的人口发展战略是努力优化人口政策,推动建立一个生育友好型社会。

哈维尔·加西亚指出,中国不仅在高质量发展,也在培养高质量的劳动力。杜鹏认为,不能把人口红利仅仅定义为劳动力比例的增加,还需要关注劳动力的质量。中国正在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哈维尔·加西亚认为中国考虑向养老社会的转型也很重要。杜鹏表示,今年9月,中国刚刚宣布了新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他认为,现在是改变退休年龄的合适时机。因为这可以让人们提前有二三十年的时间来逐步适应。对国家来说,也是在老龄化高潮到来之前,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一项基本措施。

以下为对谈精华摘编:

哈维尔·加西亚:

中国有哪些政策来应对低生育率问题?

杜鹏:

尽管中国的生育率在下降,但事实上近两年我们每年的出生人数还是超过了900万。现实情况是中国的人口数量仍然非常庞大。当前的人口发展战略是努力优化人口政策,建立一个生育友好型社会,要努力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

哈维尔·加西亚:

我在中国注意到,现在大家普遍感觉到年轻人、学生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担忧就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杜鹏:

这意味着高质量的就业不仅仅是增加就业人数,同时(要确保)他们的职业生涯能够更加持续和稳定发展,权益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

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了吗?

杜鹏:

事实上,我们仍然享有(人口)红利。现在如果考虑16至59岁的劳动力,中国仍有约8亿人,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市场上的有效劳动力约为7亿,这比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总和还要多。事实上,我们不能把人口红利仅仅定义为劳动力比例的增加,还需要关注劳动力的质量。

中国正在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这意味着在考虑未来发展时,不能仅仅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需要把重点转移到劳动力的构成、劳动力的教育背景以及他们是否掌握新技术上。我们称之为全要素生产力,这是人才红利的重要部分。

哈维尔·加西亚:

中国不仅在高质量发展,也在培养高质量的劳动力。另外,考虑向养老社会的转型也很重要。因为中国在建设高标准的公共服务、教育、卫生和其他服务,来让人们可以享受休闲时光,(未来)养老产业将得到长足发展。届时,老年人的消费对中国来说将非常重要。

杜鹏: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今年1月中旬,中央政府宣布了一项新的政策,强调如何发展银发经济。不仅仅是为了经济的发展,而是如何满足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需求。

今年9月,中国刚刚宣布了新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我认为现在是改变退休年龄的合适时机。因为(这可以让)人们提前有二三十年的时间来逐步适应。对国家来说,这也是在老龄化高潮到来之前,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一项基本措施。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有何不同?

哈维尔·加西亚:

我认为世界可以从中国的现代化中学到很多东西。整个中国的巨大变化都是和平完成的,没有暴力,没有压迫,没有境外扩张,中国的现代化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的。

现代化不是西化。以前,发展中国家总是认为他们必须西化才能实现现代化,也许他们可以借鉴中国经验,建立自己的发展模式。中国的现代化已经让世界受益,中国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向世界分享知识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