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海尔、安克都下场,“具身智能”到底是噱头还是良方|焦点 分析

作者 | 张子怡

编辑 | 袁斯来

时下,“具身智能”绝对是最热概念。

刚结束不久的AWE2025(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不少企业都展示了其跟具身智能相关的产品。

追觅推出了双机械臂空调,能实现126°广角送风;方太的ACS 2.0全景自动烹饪系统也长出机械臂,可以协同厨电产品,在无人状态下实现明火烹饪。

“机械臂”还只是第一步。在具身智能技术的加持下,传统家电企业要做机器人,做机器人的科技企业进军家电业。

前不久,海尔智家旗下海尔兄弟机器人科技(青岛)有限公司与星动纪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计划共同推出基于智慧家庭场景的服务机器人。

追觅则在AWE展会上宣布进军智能大家电赛道,并发布空调、电冰箱、洗衣机、全系智能厨电等多款产品。

不止如此,也有消费电子企业要入局具身智能。界面新闻报道称,安克创新确定了机器人演进战略,目前将利用现有团队和技术进行扫地机器人等本体的开发,并计划针对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等开启大规模的招人计划。

宇树爆火之后,公司们匆匆入局。但仔细拆分,会发现他们对究竟要做什么形态的产品,多是语焉不详。

长出“机械臂”几乎已成为2025年扫地机器人的标配,做人形机器人也成为家电巨头们一致的努力方向。

这不是公司们第一次跟风,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具身智能”概念总会有过气的一天,在那之前,能做出真正意义上人形机器人的家电公司,可能很难出现。

01 技术进步还是创新冗余

毫无疑问,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在今年春晚一舞大大推动了产业热潮,继大模型后,具身智能被认为是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中的重点方向。

具身智能是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它指的让人工智能拥有物理实体,能够像人类一样用身体去感知世界,在与环境的互动学习中成长。

具备具身智能能力的机器人可以通过视觉、触觉等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灵活调整动作,完成更精细的操作,而不是像传统工业机器人那样只能按照预设程序重复机械动作。

“扫地机器人本身已具备基本的具身智能能力,它既需要感知环境、识别待处理目标(垃圾和杂物),也要规划自身的移动和对处理目标的操作。扫地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的基本功能框架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场景及任务复杂度不同。扫地机器人同样是具身智能的载体。”一位机器人行业从业人士告诉硬氪。

对于扫地机器人企业而言,开发具备具身智能能力的产品有天然的优势和入口。

追觅在发布会上,推出了全球首款配备配件仓且能自主使用清洁工具的仿生多关节机械手扫地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不仅具备自主决策的“智慧中枢”,其搭载的仿生机械手还拥有5个自由度和33cm的伸展距离,精准抓取500g以内的物体。

具体来看,5个自由度,相当于人的「肩膀、胳膊肘、手腕和手指」这四个核心关节,能够在面对家具场景时,像人手一样自由转动。而伸展距离达到30cm,相当于成年人臂长的一半;可夹取物品宽度约6cm,接近于易拉罐的宽度;可夹取物品重量,最多达到了400g。

载有机械臂的扫地机器人确实能够在提升清洁力的同时拓宽使用场景,但是行业的跟进也相当迅速。

石头科技也于近期公布了其具身智能方案。其G30S扫地机器人搭载的5轴折叠仿生机械手,能在清扫过程中自动识别并拾取袜子、数据线等障碍物。云迹科技UP机器人则通过“工具舱”分时复用系统,“一机多能”,实现在配送、清扫等场景间无缝切换。

从业人士告诉硬氪:“由于机器人产业近些年的快速发展,机械臂研发的门槛已经降低许多,大量关键技术已有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哪怕是相对更复杂的六自由度机械臂,也已经是非常普遍的商业产品。已经不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从头开始研发。”

机械臂技术的成熟间接加剧了扫地机器人行业的“内卷”。在一些测评带有机械手扫地机器人的视频里,有网友认为“拾取袜子、捡拾垃圾”的功能略微鸡肋,是“涨价”的噱头。

开源证券则判断称,(扫地机器人)机械手臂可以持续进化,预计发展到第二个阶段后,伴随硬件优化、AI技术的发展和算法持续积累,可以实现诸如辅助越障、上下楼等功能,且归位物品的种类也会进一步提升至重量和体积更大的物体,例如玩具、足球和小板凳等。第三个阶段可能可以进化为家庭服务机器人形态,实现叠衣服、切菜等更为多元的功能。

02 剑指家庭服务机器人

扫地机配备机械手,只是扫地机器人在具身智能应用场景的第一步,也是不得不迈出的一步。

对于扫地机器人企业而言,行业在经历“跑马圈地”后,已经进入技术微创新时代,营销费用连年增长之下,企业利润受到不少影响。

科沃斯和石头科技的都有下滑趋势。

前者去年第三季度营收利润下降,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9.21%,仅为603.88万元;后者营收仍在上涨,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3.4%,至3.51亿元。两家的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则都逐渐走高,都占营收比重超20%。

上述机器人行业从业人士认为:“现阶段,扫地机器人企业各家之间没有特别明显的技术代差,为了提升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在技术上卷的很厉害,已经有点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制造差异点而制造差异点的状态。”

ID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2024年全年出货2060.3万台,同比增长11.2%。其中第四季度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591.8万台,同比增长7.8%,增速较前三季度放缓。

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增长的放缓,都迫使扫地机器人企业要么找到业务的新增量,要么开发新的业务方向。由机械手延伸而至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场景,显然是扫地机器人企业看好的新增量。

家电企业同样如此。早已进入技术“微创新”阶段的家电企业们,向来是新技术的热烈拥趸,甭管所谓的“智能化”能落地多少,跟上潮流是必须。

前不久,美的首次公开其人形机器人整机,并宣布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机、传感器、控制器等方面取得较好的研究进展。

公开资料显示,美的人形机器人可以完成握手、跳舞、“比心”、递水、开瓶盖、打螺丝等多种动作,也能听懂语音指令与人互动,并按照指令去完成相应操作。

美的是从工业机器人切回到消费级场景,其曾在2017年收购了全球四大工业机器人企业之一的库卡,具备研发人形机器人的资金和场景优势。

话虽如此,工业机器人造价不菲,根据臂展,载重和功能的区别,价格从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

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产品能够引起外界热烈反响,重要原因是在于其价格已经够下探到万元级。事实上,人形机器人倘若真的想走入寻常百姓家,价格肯定是绕不开的要素。

家电行业另一巨头海尔除了跟星动纪元合作开发家庭服务机器人之外,又在今年2月成为国内工业机器人龙新时达的控股股东。

目前来看,参与到具身智能行业的企业或许会越来越多,巨头、创客和新兴企业都将在此角力,是否真的会诞生划时代的机器人产品尚不可知,不过技术层面的军备竞赛暂时不是坏事。